展览

马轲:前奏与沉思

2024.06.22-2024.09.08

西海美术馆“马轲:前奏与沉思”开幕!

6月23日,艺术家马轲个展“前奏与沉思”于西海美术馆开幕。展览是对马轲过往三十年创作历程的回溯,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大型的中期回顾。

本次展览展出了马轲自1997年至今创作的130多件作品,包括绘画、纸本、手稿、档案、纪录片。展览分为九个单元,将叙事编织进西海美术馆的两层展览空间,以不同的视角去呈现艺术家的创作。

“马轲: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马轲: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马轲: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展厅空间中错落出现的展墙,常使同一题材下的几件作品相互对望,这不仅是艺术家对传统文本的重写,例如盲人摸象,抑或是西游记,艺术家试图在重复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马轲: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马轲: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马轲: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二楼的六号展厅被划分成了三个空间,将马轲不同创作阶段的切片向大家展开,观众仿佛进入一个又一个的蒙太奇时空中,这种非线性的展览叙事也回应了马轲创作中的“折叠时空”概念。而七号展厅隔海相望的窗户与“风景的变革”相互映照,共同缔造了一种巨大的诗性,以及“人远天涯近”的哲思。

“马轲:前奏与沉思”西海浪谈现场

开幕当天,艺术家马轲、策展人崔灿灿,以及哲学家、学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围绕马轲近30年的创作进行了展览同名主题对谈——前奏与沉思。

“马轲:前奏与沉思”西海浪谈现场。自左至右:学者汪民安教授、艺术家马轲、策展人崔灿灿

“马轲:前奏与沉思”西海浪谈现场

在对谈过程中,我们更接近了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与其创作间的关系,“西游系列”是马轲对中国传统小说《西游记》的“重写”,它回应了大历史中东西方之间漫长的交往,也成为马轲个人经历的写照。

80年代父亲的艺术启蒙,90年代天津求学时苏派的影响,支教非洲时被原始的生命节奏所打动,2000年回国五年间走访中国古迹,对传统文化有了切身体验。而这也回应了艺术家所说的,“你进入的世界越大,你就越具体”。

汪民安教授也在对谈现场分享了他的观展感受,此次展览是他首次非常系统地观看到马轲三十年创作历程的全貌。对于马轲创作中不同风格的参与程度以及坐标系,汪民安教授提到,“艺术家是很难置身于绘画传统之外的,每个流派都活在艺术家的身体当中。对于马轲的创作,除了鲜明存在的立体主义影子之外,还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而这种绘画的魅力在于绘画各要素间的冲突、动荡所组成的戏剧性,而马轲的绘画都有一种梦境的感觉,一种不真实,有的不真实并不通向梦境,而马轲的不真实通向梦境”。

“马轲: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此次对谈还探讨了“无限的绘画”,这既是展览的开篇,也是整场展览的精神隐喻。它超越时代、现实的差异,为我们呈现了隐含在马轲各个时期的共同工作,那条始终作为创作核心动力的的支点:如何达成绘画在未来的无限空间。

“马轲: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与过往的回顾性展览相比,展览主题中的“前奏”,试图给“回溯”这一行为,赋予另一层时间的含义,从对已有成果的沉思,引向艺术家的未来,期冀下一个时刻的来临。

该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9月8日。

————————————

西海美术馆工作人员名单

创始人

孟宪伟

行政副馆长

尚菲

展览部

杜松桦、孟羽

技术部

王文涛、王洪亚、王照飞

媒介部

姜雪峰、黄少丽、晁启轩、徐贝蒂

市场部

朱娅宁、谭虹霖、陈雅真

公教部

丁小娱、王玉欣

设计部

岳悦

场务

苏已正

实习生

薛皓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