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新展 | “向海回归:人类世海洋的哲思”开幕!
4月3日,西海美术馆新展“向海回归:人类世海洋的哲思”正式开幕。
自2021年开馆以来,坐落在黄海之滨的西海美术馆一直关注在地性话题。 “向海回归:人类世海洋的哲思”作为可持续的海洋主题艺术项目的首场展览,提供了一种深刻探索海洋与反映人类与海洋关系的独特视角和感官体验,旨在深入剖析海洋当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展示海洋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与愿景,同时展望我们对地球海洋未来的梦想与期待。
本次展览集合着22位艺术家:高磊、郭晓彤、黄渤、胡伟、简策、刘佳玉、刘任、刘雨佳、麻剑锋、马诺利斯·D·雷蒙斯、倪有鱼、佩特罗斯·莫里斯、皮埃尔·于热、蒲英玮、乔瓦尼·欧祖拉、覃小诗、孙逊、铁木尔·斯琴、汪天鑫、亚历克斯·阿耶德、张如怡和赵仁辉的作品,全世界的海在此重逢。
作为海洋中的迷航者,艺术家打包所有这些记忆之海、数据之海、哲学之海,放进行囊中。海洋是数不清的神秘,是人类无法破译的古老预言。观众行走在展厅中,在“蓝色”里游目骋怀,而海洋因此被看见、被雕琢、被拉长。
在4月4日的开幕活动中,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祝羽捷为观众进行了现场导览,带领大家进入到海洋场域,以亲历者的视角航行于展厅间,窥见海洋的神秘一角,在不同的海域和岛屿共同体悟人类世海洋的哲思。
导览结束后,策展人祝羽捷与胡伟、麻剑锋、倪有鱼和覃小诗4位艺术家共同为观众开启展期内的首期西海浪谈——“流动的边界:海洋、岛屿、共生”。
在乔治·斯坦纳的《语言与沉默》中,他写到:“自凡高以来,西方的眼睛看见松柏,无不注意到树梢上面冒出的烟火”。岛屿为艺术家提供了很多素材,而艺术家也提供了不同的海洋叙事和海洋性思维。正如策展人祝羽捷所说,海洋并非是种修辞,而是真的引用了海洋相关的内容。
在浪谈现场,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围绕着海洋与岛屿的共生关系、作品与“向海回归”的对话,以及艺术家看待岛屿的方式等内容,与观众进行了分享,带领大家透过艺术家之眼与言去了解他们与海洋以及海洋之外的故事。
在《逍遥游》系列中,倪有鱼使用他者的质料——旧照片进行拼贴,如同蒙太奇一般,打破了海与时间的线性线索。在对谈中,倪有鱼也谈到了他与青岛的缘分,在这一系列的拼贴作品中也有70年代青岛栈桥的照片,拼贴的虚构与此刻的现实在流动中相逢。
同样成长在海边的胡伟,比起对海洋作为意象和图像的关注,他对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的不同更为关心。海洋秩序是一种离散的、碎片的、系统以外的逃逸线。
在胡伟的作品中,他关注飘散在海洋和岛屿上的赤裸生命,就像在《风下之乡》中,艺术家把相机和自己想象成潜伏在地面的生物,透过杂草的去人化视角观看人对自然改造的行为,以虚构和纪实的方式来打捞东马来西亚劳工隐匿的故事。
“岛屿并不是完全浪漫的,而是可能四处存在危机,海洋也是琢磨不定的,无论是环境还是生物”。麻剑锋在2019年时参与了在马来西亚婆罗洲的离岸驻留计划。岛屿驻留让他联想到高更厌倦了法国的城市生活之后去岛屿写生,这是他对岛屿的想象。
与想象相反,金枝岛的河道里布满垃圾,而河道垃圾同样也是海洋垃圾的来源之一。所以我们在《金枝岛》系列里能看到艺术家使用了很多纸壳、塑料布等工业垃圾和再生品,通过切割、组合来编织出人类对海洋想象的反面——海洋垃圾的纪念品。
艺术家覃小诗曾在曼哈顿、古巴和香港这些“岛屿”上居住或驻留。她关于珠江出海口的创作灵感来自地方县志:“地方县志里记载的很多故事都是虚实并置的,神秘的海上传说和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
在她的作品中,岛屿和海洋最重要的意义是连接,是藏宝图,是海盗与传说,是各种记忆碎片的聚宝盆,是陆地上没有家的人为自己创造的家。她的创作试图去面对更大的时间跨度,面对未来的观众,甚至是非人的观众,比如小动物、山、风。
在展览现场,观众将见证从海洋中蔓延出来的一切。跳出大陆逻各斯中心主义,艺术与海对话,探讨人类与海洋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向海回归的蓝色人文转向,正是为了校对我们在人类世中对海洋及与海洋关系的认知与理解,为当下我们面临的难题带来启示。
该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6月10日。
编辑:杜松桦
摄影:黄少丽 晁启轩 徐贝蒂
海报设计:岳悦
©西海美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海回归:人类世海洋的哲思”
工作人员名单
创始人
孟宪伟
行政副馆长
尚菲
展览部
杜松桦、刘柄辰、孟羽
技术部
王文涛、王洪亚、王照飞
媒介部
姜雪峰、黄少丽、晁启轩、徐贝蒂
市场部
朱娅宁、谭虹霖、陈雅真
公教部
丁小娱、王玉欣
设计部
岳悦